生活家|这些外来物种已全面入侵温哥华,作为居民的我们该怎么办?

按语:时下温哥华现状十分严峻,全球100种外来入侵物种已有数十种侵入,大家不可不防。


【高度周刊及高度见闻(微信ID:RiseNews)萧元恺撰写


搞清何为入侵物种


引种(Introduction)是指以人类为媒介,将物种、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,转移到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。引种又分为有意引种(Intentional introduction)和无意引种(Unintentional introduction),前者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,后者指物种利用人类传送系统,扩散到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。无论哪类引种,结果都使外来物种引到非原产地。



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,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,移居到新生存环境,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,发展成一定数量,以至威胁到当地生物多样性,成为当地公害,即称“入侵物种”(Invasive species)。WTO关于卫生和检疫的措施规定,为防止引进可识别的危害农作物和森林害虫,一国可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。


但并非所有外来物种都是入侵物种,也不是所有外来物种都具有破坏作用。如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,既可丰富引进国的生物多样性,又能带来诸多效益;但若引种不当或缺乏管理,则会引发较大负面影响。


大豕草Giant Hogweed


从外来物种到入侵物种,有一个过渡阶段,要存活过种群低密度时期,才有可能在新地点变成入侵物种,所以在入侵物种的语境中,累积效应是至关重要的概念。这也就是说种群数量很少的时候,外来物种很难繁殖并存活下来。有专家分析,正是人类周期性往返活动,如船只在港口间的运输和汽车上下高速路,遂给了物种转换的更多机会。当外来物种在争夺养料、阳光、空间、水或食物中战胜土著物种,便可能变成入侵物种。入侵物种的得,就是土著物种的失。早期会彼此共存,当入侵物种从僵持完成战略反攻,就是灾难的开始。由此可以看到,入侵物种的共同特点是高生长速度,强大繁殖能力,快速蔓延能力,富有弹性,可以改变生长模式以适应现有环境,可耐受各种环境,有很广的生态幅度。


长春花Common Periwinkle


以养殖生物为例,从国外引入亲体,甚至新物种,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方式导致养殖对象进入自然海域,不仅与当地土著生物争夺生存空间、饵料,争夺生态位,并且传播疾病,与土著生物杂交导致遗传污染,降低土著生物的生存能力,导致土著生物自然群体降低,甚至濒于灭绝。


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,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建立的种群,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,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。其结果造成农林产品、产值和品质下降,增加成本,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,影响人畜健康和贸易。带来严重的社会成本,减少土地价值,私人财产受损,传统药用植物受损,出现危害健康的过敏症和西尼罗河病毒等。


入侵物种在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,如步道、公园、路边或沟渠旁都可出现。有些物种天生就能在特定区域,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繁殖,并成为当地入侵品种。地球上所有物种都有数量增减周期,在一定范围内波动,这是由环境等各种因素变化导致。人类活动带来地貌改变,所造成的影响最突出。因此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,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它们不该出现的地方,这并非该物种本身的罪过,只不过呆错了地方,是人类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结果。所以有关方面强调,外来入侵物种是人为问题,此乃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,要对症下药。


加国情势频频告急


外来物种的引进和蔓延严重影响了加国环境、经济和社会,包括国民健康。眼下现有和潜在的外来物种威胁非常严重,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长。近年来包括生鱼、鲤鱼等外来物种在加拿大被发现,为祸本土生态,破坏原有生物链,对固有生态造成极大威胁。


在加国,外来物种包括所有导管植物(vascular plants)种类的至少27%,181种以树木为食的昆虫,24种鸟类,26种哺乳动物,2种爬行动物,2种两栖动物,7种真菌和软体动物,以及55种淡水鱼。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中,许多已在加国立足,包括荷兰榆树病(Dutch elm disease)、阔叶大戟(1eafy spurge)、日本紫菀(Japanese knotweed)、紫珍珠菜(purple loose—strife)、绿螃蟹(green crab)、多刺水跳蚤(spiny water flea)、舞毒蛾(gypsymoth)、普通鲤鱼(common cal’p)、虹鳟鱼(rainbow trout)、八哥(starling)、国内(野生)猫,以及老鼠。


小口黑鲈 Smallmouth Bass


在现有名单之外,新的外来入侵物种正在通过航空、陆路和水路不断抵达加国边境。据有关外来人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报告估计,16种入侵物种每年给加国造成的损失在133亿到345亿元之间。先前引进的有害入侵植物病虫害,给农作物和林业造成的损失每年达75亿元。



绿螃蟹Green Crab


据有关方面记录,2002年约24%的加国濒危物种名单上的物种,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,面临灭绝危险。如远古小海鸦(ancient murrelets)、岛屿蓝蝴蝶(island blue butterfly)、金画笔(golden paintbrush)、老虎蜥蜴(tiger’salamander)、北方牧场小蜥蜴(northern prairie skink)、美洲栗子(Americanchestnut)、东部鼯鼠(eastern flying squirrel)及人参(ginseng)等。仅在五大湖地区,现有160多种外来物种,是导致当地海洋七腮鳗(sea lamprey)与深水加拿大白鲑(cisco)灭绝的重要原因。荷兰榆树病仅曼尼托巴湖(Manitoba)的经济损失就达3000万元,蓟(thistle)每年仅给牧场特定农作物canola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亿2千万元。外来的斑马蚌(zebra mussels)在某些区域彻底消灭了本地蚌类,每年给五大湖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0亿到75亿元之间。


舞毒蛾Gypsymoth


外来入侵物种还带来重大社会成本,特别给加国乡村带来严重危害,首当其冲的是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原住民社区。影响到那里的野生生物和人类健康,如西尼罗河病毒(West:Nile’Virus)等。



入侵物种威胁卑诗


如果从各省区域来看,安省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居首,达441种,魁北克省其次,395种,卑诗省368种,暂排在第三位,严重性和危害性不容小觑。如斑马贻贝堵塞市政供水管道,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侵害公有树木。


八哥Starling


据卑诗皇家博物馆统计,卑诗省内有超过4,000种外来物种,而且数目逐年增加,当中部分较具侵略性,蔓延既快,也威胁本地野生生物发展,较难控制。年前联邦渔业部曾发布“侵略性鱼类警告”(Invasive Species Alert),称有渔民在卑诗省菲沙河捕捞到“高危侵略性鱼种”,大鳞片大脑袋,吞噬诸多本土幼鱼,并威胁划船者和滑水者。而所谓“凶猛异常的侵略性鱼种”,正是“亚洲鲤鱼”。当年由美国人从中国买来,放入阿肯色州境内密西西比河,本想用来处理泛滥的水草水藻,却成了北美的祸害,进入卑诗省水域算是“非法移民”。


卑诗省若干年前引进日本蓼草,作为装饰植物,结果它能穿透建筑物和桥梁地基,给本地建筑造成极大危害,迫使省环境厅出招灭杀。然而这种蓼草根系深入地下4米,难以斩草除根。本拿比市不久前发现“最强入侵物种”蛇头鱼,捕杀其它鱼类,可在近乎干涸的湖底长期生存,迫使省环境厅将湖水排干围剿。


时下在低陆平原,外来物种欧洲火蚁(European fire)具攻击性,碰触到它会遭攻击,群起叮咬。人被叮咬后伤口马上红肿,疼痛持续30分钟至两小时。近年在温哥华、素里、高贵林、列治文、本拿比、西温和北温都有发现火蚁踪迹,通常藏在废土或苗木中。


欧洲火蚁 European Fire Ant


在温哥华岛,火炭母草(Knotweeds)也是入侵物种,通常在溪流和沟渠附近的潮湿地带生长繁茂,像竹子一样直立生长高达5米。这种植物非常茂密,会封住通向溪流的路,根部在地下可延伸3到20米,种子四处散播难以控制,除草剂可抑制生长,但数年后会再生。


火炭母草Knotweeds


在卑诗南部内陆地区,出现一种叫作Rush Skeletonweed的外来植物,其乳白色汁液会弄脏收割设备,每株植物能向空中撒播2万个种子,通常在牧场和沿公路生长,特别对种植业构成威胁。


有市民于2012年,在本拿比中央公园(Burnaby Central Park)一湖中见到生鱼(snakehead)踪影,生性凶悍,能吃鱼、蛙和小型哺乳动物,生命力极强,离水仍可呼吸一段时间。卑诗省环境厅、林木厅和本拿比市府组成联合搜捕队,活捉到这条长达两呎的生鱼。


而在卑诗一些湖中,小口黑鲈(Smallmouth bass)被非法放入,通过自然水道蔓延。这种鱼是贪婪的食肉动物,可轻易掠夺其他鱼种的食物,威胁当地物种。


在西海岸养鱼业,养鱼场网箱引发争议,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,逃离的大西洋鲑鱼是否会成为侵入性的,不仅仅是存在,而且损害当地生态。年前美国在华盛顿州库克水产养殖的渔网被打破后,数千种大西洋鲑鱼被释放到太平洋海域,一旦侵入卑诗水域,会对五种野生种类的太平洋鲑鱼造成伤害,使野生三文鱼生病。在华盛顿州发生这种逃生事件,鱼类和野生动物部门将大西洋三文鱼列入不受管制的入侵物种清单,被认为是“高度威胁”,它们可能会通过竞争和捕食转移疾病。


  

政府筑堤防范入侵


取措施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,保护和保存加国自然资源、相关产业以及人类和野生生物的健康,已经刻不容缓了。问题是时下由于工业化、城市化,以及本地和全球性的往来,外来物种依然能轻易抵达本地,如国际航运通道很难避免外来物种入侵,并在此地落户,因此必须加强边境和主要港口的检查,强化执法力度。


日本蓼草


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8条(h)款规定缔约国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外来入侵物种,加拿大是缔约国之一,也制定了控制入侵物种的国家战略,先后出台过《加拿大生物多样性战略》、《渔业法》、《引进和转移水生生物体的国家政策草案》、《五大湖地区压舱水控制指南》、《加拿大环境保护法》、《加拿大环境评价法》、《动物健康法》、《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国际、省际贸易管制法》和《加拿大国家野生生物政策》等,规定只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,才允许将外来物种引人人工改良过的生态系统。在防止各种病虫害进入的同时,也有国际责任防范病虫害引出,以保护加国出口市场。


目前加拿大野生董事委员会已将“外来入侵物种”列表纳入常规议程文件,作为新战略要点。现有的咨询委员会、理事会和管理组相互合作,共同解决外来物种问题,确保省、市和保育部门、原住民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(如非政府组织)之间的联系,改进合作关系。


近日联邦政府通过新规例,以水族入侵物种法(Aquatic Invasive Species Act)赋予边检人员权利,并制定指引。正如安省自然资源厅长葛维尔(Michael Gravelle)所说:“我们需要尽全力减少现有物种的有害影响,并挽回损失。”不仅要加强相关法律,还要加强科研和执法力度,如果出现意外,要能迅速作出反应。


黄菖蒲 Yellow Flag Iris


为保护加国生态系统,规制国际和省际野生生物贸易,建立协调动植物进口的国家框架,有限的物种进口需要先获得许可证。就省际运输而言,采用省级规章,各省对水生入侵物种的管辖权取决于受影响的商业活动。联邦渔业和海洋部就曾与卑诗省签订《水产业发展谅解备忘录》,将管理和发展水产业的首要责任分配给卑诗省,通过合作对入侵途径实施有效预防、消除和控制。


卑诗省府下令禁止民众拥有、运送及繁殖任何品种的生鱼,联邦政府也斥资1,750万元采高科技设备,以消除这类外来鱼害。卑诗入侵物种理事会最近也发出特别指南,帮助民众识别、消灭入侵物种,以及如何加以预防。该指南提示,不要随便放生,如果未获得许可证,将宠物弃于野外属违法,很多常见的水族动物都被归为入侵物种,包括金鱼、锦鲤、海龟和牛蛙。


在防止有害物种入侵月中,政府和社区都会组织各种活动,唤起人们的警觉意识,从自身做起,从日常生活做起,从前庭后院做起,鼓励所有人加盟其间坦承己见,分享相关信息。在自家庭院,永远不要选择那些非本地土生的植物,如司空见惯的喜马拉雅黑莓(Himalayan blackberry),就具有相当的毁灭性。保持清洁水源也是一种途径,注意清理船具等,不要随便往河湖投放食饵。


成立跨厅入侵物种工作小组,作为决策机构,规制卑诗全省在防范入侵物种的方向。致力于及时发现外来物种,将其扼杀在初始阶段。省林业、土地和自然资源厅长唐诺道(Doug Donaldson)日前宣布,在省政府统筹下,计划拨款770万元,代替以往按年拨款的做法,可以跨年拨款,保证相关举措和研究的稳定性。通过风险评估、监督系统和生物控制机构,强化对入侵物种的管理,努力将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。


卑诗入侵物种理事会主席赫森(Brian Heise)表示,该理事会与省府竭力合作,从乡村到城市致力于防范有害物种的侵入,没有死角,保护本省自然资源。省环境和气候变化厅长贺佐治(George Heyman)说:“要认清形势严峻,入侵物种战略也要与时俱进,城乡都要如此。” 2018-2022卑诗入侵物种战略征询了全省各方面意见,建立和强化条例效果,加强合作,严禁引入和扩散,实施有效管控、复原和督察,守护卑诗家园。


喜马拉雅黑莓 Himalayan Blackberry


一定要用心保护水域,在船舶转移水域前,要将船体清洁干净。至关重要的是,要尽早发现不常见物种,一旦发现尽快与相关机构联系,包括卑诗入侵物种理事会等,以便采取预防措施。即便在自家花园种植,也要动动脑子,非本土园林植物千万不要栽培,因为有些入侵植物难被根除。不过为控制入侵物种,是否可以使用杀虫剂至今存在争议。


“以毒攻毒”的做法正被检讨,引进天敌对付入侵物种,却造成更大后患。“吃货拯救世界”更是无稽之谈,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是长期、艰巨和严肃的事情。许多科学家认为,防范外来物种入侵,公众意识十分重要,因为许多入侵物种正是被普通民众无心带入,并引发严重后果。为此卑诗省通过普及相关知识,告诫省民提防外来物种入侵危害。



作者:萧元恺

编辑:Eric

出品:高度见闻
微信:RiseNews



ABOUT RISEWEEKLY

这里有温度,有态度,有高度


政经时事、精英人物、重大专题、地产安家、
财富管理、子女教育、生活方式、文化艺术,

创造移民人生与加拿大社会高效对接。

CONTACT RISEWEEKLY

商务合作ads@riseweekly.ca

欢迎投稿editor@riseweekly.ca

778.379.8188
@Copyright http://www.riseweekly.ca
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